
一、美聯(lián)儲:特朗普的公開挑戰(zhàn)與市場不安
特朗普的炮火:直指美聯(lián)儲主席鮑威爾
近年來,美國總統(tǒng)特朗普對美聯(lián)儲的批評從未停歇。他多次公開要求美聯(lián)儲主席鮑威爾大幅降息,甚至在2025年4月通過社交媒體明確表示“應該盡快”解雇鮑威爾,并暗示將在鮑威爾任期結束后任命一位更符合其政策理念的繼任者。這種公開施壓的舉動在美國歷史上并不多見。美聯(lián)儲自1951年脫離財政部實現獨立以來,雖然歷屆總統(tǒng)都曾試圖影響其政策,但特朗普的直白與高調無疑讓市場感到不安。尤其是在他推動可能導致通脹上升的貿易政策同時,又要求美聯(lián)儲降低利率,這種矛盾的政策立場讓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充滿疑慮。
市場反應:從震動到麻木
特朗普的言論一度引發(fā)美國債市的波動,投資者擔心美聯(lián)儲的獨立性可能受到侵蝕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市場似乎逐漸適應了特朗普的“口頭干預”。許多投資者認為,他雖然言辭激烈,但在采取真正破壞性行動時可能會退縮。盡管如此,僅僅依靠市場的這種“適應性”來保障美聯(lián)儲的獨立性顯然是不夠的。歷史經驗表明,獨立的貨幣政策能夠更好地控制物價,因為政治家往往傾向于通過低利率刺激短期經濟增長,而忽視長期通脹風險。當前,美國通脹率已逐步回落至接近目標水平,但特朗普的持續(xù)施壓可能讓這一成果岌岌可危。
美聯(lián)儲的應對:回歸嚴格通脹目標
為了應對政治壓力,美聯(lián)儲需要在鮑威爾2026年任期結束前采取更強硬的防御措施。一個重要的機會將在今年秋季到來,屆時美聯(lián)儲將公布其定期戰(zhàn)略評估結果。上一次評估在2020年引入了更靈活的通脹目標,允許通脹在一定時期內適度高于目標,以平衡之前的低通脹時期。然而,在當前的政治環(huán)境下,這種靈活性可能成為特朗普攻擊美聯(lián)儲的借口。因此,美聯(lián)儲或許應考慮回歸更嚴格的通脹目標,明確向公眾傳遞其首要任務是緩解2021年以來高企的生活成本壓力。這一舉措不僅能增強美聯(lián)儲的政策公信力,還能在面對政治干預時為其提供更堅實的合法毫不掩飾的立場。
二、英國央行:財政壓力與改革呼聲
改革黨的質疑:儲備利息與政府干預
在大西洋彼岸,英國央行同樣面臨政治審查的壓力。英國改革黨近年來民調持續(xù)走高,該黨批評英國央行向商業(yè)銀行支付準備金利息的做法浪費了數十億英鎊的納稅人資金,并提議在貨幣政策委員會中加入政府官員。這種觀點引發(fā)了廣泛爭議。英國央行行長貝利通過一封公開信對此進行了反駁,他指出,取消準備金利息將削弱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傳導效果,迫使商業(yè)銀行減少準備金,從而可能引發(fā)金融穩(wěn)定風險。他還強調了量化寬松政策的長期益處,并辯稱其成本是可控的。然而,改革黨的提議反映了一種“財政主導”的隱憂,即高額政府債務可能迫使央行調整政策以迎合財政需求。一旦這種趨勢顯現,投資者可能會懷疑利率決定受到政治干預的影響,這將對市場信心造成嚴重打擊。
亟需審查:重新定義央行職能
英國政府上一次對英國央行職能進行全面審查是在十年前。鑒于近年來英國脫歐、新冠疫情和生活成本危機等重大事件的沖擊,重新審視央行職能的時機已經成熟。這不僅是為了回應改革黨等質疑者的批評,也是為了明確央行的目標和可用工具。審查的內容應涵蓋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思維多樣性、央行對議會和公眾的責任、貨幣政策與金融穩(wěn)定之間的平衡,以及央行的溝通方式等。此外,量化寬松作為一種史無前例的政策嘗試,其效果和長期影響仍存在爭議。隨著英國央行即將達到其理想的最低儲備區(qū)間,現在正是評估量化寬松和量化緊縮政策效果、并向公眾清晰傳達結果的絕佳時機。
政治環(huán)境的復雜性
三年前,時任英國首相特拉斯的預算案引發(fā)市場劇烈反應,她曾公開批評英國央行未能預見市場動蕩。如今,財政大臣里夫斯承諾不干涉央行獨立性,為央行提供了一定的喘息空間。然而,未來的政治領導者未必會延續(xù)這一立場。正如前英國央行副總裁塔克所言,央行維持獨立性的最佳方式是“做好本職工作,堅守法定職責,并以最清晰的方式向公眾解釋”。然而,在政治壓力不斷加大的背景下,央行能否繼續(xù)保持獨立性,仍是一個未解之謎。
三、捍衛(wèi)央行獨立性的未來之路
加強溝通與公眾信任
無論是美聯(lián)儲還是英國央行,增強與公眾的溝通是維護獨立性的關鍵。美聯(lián)儲需要通過明確的通脹目標和透明的政策解釋,重新贏得公眾對控制生活成本的信心。英國央行則需通過全面審查,解決外界對儲備制度和量化寬松的質疑,并以更開放的態(tài)度向公眾展示其決策的科學性和獨立性。清晰的溝通不僅能提升央行的合法性,還能減少政治干預的空間。
市場與政府的平衡
央行獨立性的核心在于平衡市場預期與政府需求。美聯(lián)儲和英國央行都需在政策制定中堅守專業(yè)性,避免被短期政治目標牽引。同時,市場作為外部監(jiān)督力量,也應發(fā)揮更大作用,確保央行政策不被政治化。然而,僅僅依賴市場約束是不夠的,央行必須通過制度改革和強有力的政策執(zhí)行,主動捍衛(wèi)自身的獨立地位。
全球影響的深遠意義
美英兩國作為全球金融體系的核心,其央行的獨立性不僅關乎本國經濟穩(wěn)定,還對全球金融市場具有深遠影響。一旦央行獨立性受到侵蝕,可能引發(fā)連鎖反應,導致全球投資者信心下降、資本流動異常,甚至威脅國際貨幣體系的穩(wěn)定。因此,捍衛(wèi)央行獨立性不僅是美英兩國的內部事務,更是一個全球性課題。
總結:央行獨立性不容有失
美聯(lián)儲和英國央行正站在政治干預的十字路口。特朗普對美聯(lián)儲的公開攻擊和英國改革黨對央行政策的質疑,凸顯了央行獨立性面臨的嚴峻挑戰(zhàn)。為了應對這些壓力,兩國央行需要通過明確的通脹目標、全面的職能審查和透明的公眾溝通,重建市場和公眾的信任。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,捍衛(wèi)央行獨立性不僅是維護國內金融穩(wěn)定的需要,也是確保全球經濟秩序的關鍵一步。未來,央行能否頂住政治壓力,繼續(xù)扮演經濟“守護者”的角色,值得我們密切關注。